浙江大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持续深化极地工程技术创新合作
1月14-15日,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在舟山校区召开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2022年度工作会议,总结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中心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谋划推进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工作。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海洋学院院长王立忠,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刘顺林,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孙波,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王瑞飞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张海生主持会议。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成建制共建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以来,开展了面向极地的大科学装置预研、海洋可视化示范系统布放、浙大研制观测设备承担科考任务、浙大师生参与南北极科考,以及探索人员互聘机制组建交叉团队、联合培养极地领域创新型人才等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下一阶段,中心将进一步深化融合研究研发,加强项目组织,增强学术交流等,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进一步贯通。浙江大学和极地中心将合力推进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持续深化极地工程技术创新合作。
王立忠充分肯定了极地观测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极地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焦点、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海上新通道和资源新产地,是经略海洋的战略要地。浙大将极地科学研究纳入海洋事业发展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意义,也势在必行。下一步,浙江大学与极地中心要通过高水平共建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开启双方合作新篇章,为提升我国观测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服务新时代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做出新的贡献。
刘顺林表示,极地中心通过与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等重要平台开展极地观测技术与工程装备研发工作,对促进我国极地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双方接续努力,将合作推向新的深度和高度。孙波希望通过成建制组织化地共建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加深双方业务骨干的协同攻关,谋划面向极地的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建立校所合作的典范。
王瑞飞在年会总结讲话中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双方主动加强顶层谋划,建立常态化有效互动与沟通机制,形成学科、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等要素联动整合的创新格局,打造一支整体国际一流水平的极地工程装备技术核心团队,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和极地事业的发展。
会上,极地中心极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硕仁介绍了合作共建自然资源部极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的情况。海洋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梅德庆,海洋学院副院长瞿逢重,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冷建兴,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信电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极地海洋综合观测技术”“北冰洋中央区不同类型海冰物质平衡过程”“南极冰雷达探测技术及其冰下地形测绘”等极地重大科学问题与前沿装备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并对后续组织参与极地领域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重大工程专项等进行了工作部署。
会议期间,极地中心一行还考察了舟山校区大型试验设施平台建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