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联动 双向赋能 嵊泗县枸杞乡助力浙江大学海上试验纪实

刚刚过去的暑期期间,浙江大学海洋研究院海洋观测-成像研究团队在舟山市嵊泗县枸杞岛海域组织进行了分布式海底、水中及海表环境观测演示验证试验。该试验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机会声源和分布式接收的水声遥测网络理论与方法”和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台风灾害水下遥测及海洋工程结构物安全智能感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旨在为有效利用水下自然噪声实现攸关民生的环境观测提供新的技术途径,同时测试新型海洋观测装备,着力推进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建设。

搭载“海电院智能1号“科考船,浙大团队在这次海试中构建了由6套自主研发的坐底传感节点和4套垂直阵潜标组成的分布式声学层析网络,网络覆盖范围约10平方公里,具备水下声学数据采集(宽频带覆盖)、声学层析、分布式水声通信、节点定位和释放回收功能。同时,研发构建基于海底电缆光纤分布式声学传感的海洋环境感知系统,探索基于海底噪声的水动力环境和过程反演方法。还采用研发的水下小型机器人和水下激光探测系统,对近海岸码头等海洋工程结构物进行扫描探测,并联合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获取了大量试验区域的水文环境参数信息。

试验期间正值东海部分解禁开渔,86日仅嵊泗县就有346艘渔船结束休渔,开赴东海海域进行捕捞作业。为保障浙江大学海试顺利完成,嵊泗县枸杞乡政府主动对接、掌握需求,主动联系、精准服务,主动跟进、突出重点,在与浙大团队细致沟通的基础上,对渔船捕捞作业做了合理调度,积极协调渔船避开试验海区,助力海试的顺利开展,做到了所有参试设备“0损失”。历经了今年5号台风“杜苏芮“、6号台风“卡努”,以及休渔期和开渔期切换的船舶密度变化等多样化场景,浙大团队获取的宝贵试验数据,不仅能为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及特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支持,还将在渔业和生态资源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观测-成像试验区重点实验室自2021年便开启了与嵊泗县枸杞乡共同建设的海洋水下长期观测站工作,开展海洋(嵊泗)200海里可视化技术研究,通过布放长值守海底观测系统,已为相关海洋牧场积累了累计超过一年的水文生态环境数据。嵊泗县枸杞乡政府为本次试验提供的重要支持和试验保障,是深化推进“三服务”的切实体现,充分彰显了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决心。下一步,双方将持续深入推进合作,在东海海域开展长期分布式环境观测和相关探索研究,实现科技与民生的双向赋能。